【✵澳門✵】防禦外來的敵人@「大炮台」

「大三巴牌坊」可以說是澳門最具代表性的地標

而它的兩旁也有不少具代表性的景點去可以遊覽

去認識一下澳門這個小城市的歷史故事

上次講到了後側的哪吒廟

而這次跟大家分享的是「大炮台」(・`ω´・)

顧名思義大炮台是用來防禦外來的敵人

十七世紀初由耶穌會會士興建

前身是大三巴教堂的祭天台

直到後來被澳葡政府轉為軍事防禦設施的大炮台城堡

長達三個多世紀的時間裡一直是澳門防禦系統的核心

長期被列為軍事禁區

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築群之一部分

直至1965年改建成氣象台後才開放給大眾去參觀

而大炮台城堡中央位置成為了現在的「澳門博物館」

而頂層則為大炮台花園🌿🌺

由於在大炮台處於澳門半島的中心地帶

因此大炮台花園上可以將整個澳門城區看在眼底👀


▪️地址:澳門半島中央柿山(炮台山)山頂(大三巴牌坊旁側)














【✵澳門✵】現存的兩座哪吒廟之一@「大三巴哪吒廟」

澳門是一個中西文化共融的城市

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「大三巴牌坊」

而它的後側有一座哪吒廟,是澳門現存的兩座哪吒廟之一~

「大三巴哪吒廟」是在「大三巴牌坊」後右側的位置

小小一間,一不注意很容易會忽略 (´・_・`)

十九世紀後半期,澳門流行疫症,嚴重危害到居民的生命

大家都束手無策,後來有居民聲稱哪吒托夢顯靈

叫大家汲取山上的水加草藥服用治病,結果疫症真的平癒

為了表達謝意並祈求神靈永久庇佑🙏

當地的居民就在1888年建造了這一座哪吒廟

並在2005年將它納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

而由於「哪吒信俗」被列入為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

為了宣傳和保育哪吒信仰和風俗

在這座哪吒廟旁邊有一個小小的展館

讓大眾及遊客了解哪吒節慶的歷史文化

館內展示了在原址經考古發掘後出土的部份文物和建築殘跡

十分難得( • ̀ω•́ )

有機會來到大三巴牌坊時

也不要忘了後側方這座小小卻有重要意義的哪吒廟

並來這裡調好角度,把哪吒廟與大三巴牌坊一同入鏡拍照

見證著澳門中式和西式的信仰並存

體現出中西文化融洽相處的象徵(ノ◕ヮ◕)ノ*:・゚✧



▪️地址:澳門茨林圍六號
▪️開放時間:10:00-18:00
(17:30後停止入場;逢星期三休息,澳門公眾假期照常開放)








【✵澳門✵】較為完整的中式大宅建築@「盧家大屋」

在繁華的議事亭前地除了教堂✞外

也有一間澳門少數較為完整的中式大宅建築隱藏在其中

它就是位於大堂巷的「盧家大屋」
「盧家大屋」是清朝光緒年間澳門著名商人盧華紹(盧九)家族舊居

用厚青磚建造兩層建築,為典型的中式大宅

建築為三開間三進上下兩層的格局

三進即分有門廳、茶廳以及正廳

並使用屏風來間隔,內庭有兩個取光的地方

主入口亦有阻擋煞氣的屏風

主立面入口部分內凹,是中式典型形式(´・ω・`)

在欣賞建築結構之餘,在裡面可以看到在各角落的精美雕刻和裝飾

它融合了中西方的裝飾和手法

即有嶺南地區常見的磚雕、灰塑等

又有西方假天花、滿州窗、鑄鐵欄杆在裡頭

正立面窗戶全為葡式百葉窗等,中西風格並存

充分反映當時澳門特有的建構風格🤓

而在廳堂兩側設置展示區

介紹盧家家族歷史、生平事蹟、建築特色等

讓遊客欣賞整個大宅的建築外

也能深入了解這間具有高建築價值的盧家大宅( ・ิω・ิ)



▪️地址:澳門大堂巷7號

▪️開放時間:上午10時至下午6時,下午5時30分之後停止入場
(逢星期一休館,公眾假期照常開放)



















【✵澳門✵】了解聖若瑟修院及澳門天主教發展的歷史 @「聖若瑟修院藏珍館」

上次跟大家提到了「聖若瑟修院聖堂✞」而在它的旁邊則是由

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與聖若瑟修院及天主教澳門教區

共同設立「聖若瑟修院藏珍館」

目的是希望讓公眾有機會欣賞聖若瑟修院內珍貴的藏品

了解聖若瑟修院及澳門天主教發展的歷史 (◕ᴥ◕)

藏珍館中展示約110件/組珍貴文物。一共2層,分成7個部份

地面層有聖若瑟修院歷史、聖若瑟修院—西學東漸的先行者文獻記錄片

耶穌及耶穌會聖人像、瑪利亞像

一樓有聖人像、宗教書籍、服飾及祭器

內容包含各式聖像、服飾、祭祀用品、典籍、

雕塑、油畫和印刷品等等宗教文物

透過參觀展館,可以了解更多聖若瑟修院及澳門天主教發展的歷史

以至整個澳門中西文化的交流 (❀╹◡╹)

▪️地址:澳門三巴仔橫街 聖若瑟修院教堂
▪️開放時間:10:00am-5:00pm(逢星期三休館)
    公眾假期照常開放
    免費入場






地面層的部份有聖若瑟修院歷史、聖若瑟修院—西學東漸的先行者文獻記錄片

耶穌及耶穌會聖人像、瑪利亞像


樓的部份有聖人像、宗教書籍、服飾及祭器


【✵澳門✵】容易忽略的教堂 @「聖若瑟修院及聖堂」

之前有跟大家分享澳門三大古教堂之一的「聖老楞佐教堂✞」

附近其實還有一間入口很不顯眼不好找

容易忽略的教堂「聖若瑟修院及聖堂」

現在就由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(´・ω・)つ

「聖若瑟修院」位於崗頂前地何東圖書館右側

1728年由耶穌會士創辦,是培訓進入中國及東南亞傳教修士的耶穌會修院

不過修院是不對外開放的

而跟修院相連的「聖若瑟修院聖堂✞」則是開放給大眾

它是建於1746年,1758年落成

規模僅次於耶穌會士興建的「聖保祿教堂✞」(大三巴牌坊的前身)

因此本地人又稱它為「三巴仔」(・ิω・ิ)

「聖若瑟修院聖堂✞」在1953年再被修葺並形成今日規模

帶有極度華麗的巴洛克建築風格

而頂層兩邊為對稱之鐘塔,有近200年的歷史

教堂內主祭壇供放其主保(聖若瑟)像

此外聖堂內還俘存了聖方濟各.沙勿略(Francisco Xavier)的手肱骨

供教徒瞻仰

沙勿略是第一位到遠東傳教的耶穌會士,被譽為東方宗徒

而該聖髑被視為東方天主教會的重要文物

另外聖堂內還有一座管風琴,安裝在唱經台上

並不定期舉辦音樂會☺️

下次我會分享在聖堂旁邊

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和聖若瑟修院及天主教澳門教區

共同設立「聖若瑟修院藏珍館」

希望借由藏珍館讓更多人可以欣賞到這些珍貴的歷史遺產ヽ(✿゚▽゚)ノ


▪️地址:澳門三巴仔橫街

▪️開放時間:聖堂 - 上午9時至下午6時 (修院不對外開放)




教堂內的圓頂設計與其他的教堂有所不同

祭壇供放主保(聖若瑟)像


教堂內的管風琴

在重要的活動上都會利用它來進行演奏


聖方濟各.沙勿略(Francisco Xavier)的手肱骨




擺放了奠基石及奠基紀念銅牌

裡面記載修建聖堂的日期及人員

銅牌背面更有一行漢字:乾隆壹拾壹年捌月貳拾陸日



【✵澳門✵】澳門三大古教堂之一 @「聖老楞佐教堂✞」

在澳門充滿各式各樣不同的教堂

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位於風順堂街

是澳門三大古教堂之一的「聖老楞佐教堂✞」,又名「風順堂」

會有這個別稱是因為早期澳門葡人多以航海維生

很多人在這裡禱告祈求神明庇佑出海人順利平安返家

久而久之就被華人稱為「風順堂」,有「風調雨順」的意思😌

「聖老楞佐堂✞」創建於十六世紀中葉,大約有400多年的歷史

經歷多次修建才有現在這樣的規模

現在由澳門天主教區管理

教堂有著歐洲古典式的基礎上帶有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特色

整片鵝黃色調柔和慈美

正門門前有左右兩排石梯級直達教堂

並且左右兩側各有大鐘樓

教堂內主祭壇上供奉為羅馬教會殉職的聖老楞佐 (S. Lourenço)

是羅馬教會執事之一,生前使用大量教會的財產幫助窮人

有諸多善行被世人推崇

後因激怒了當時的總督而賜火刑而死,於是後人立此雕像以表達感恩

這座「聖老楞佐堂✞」所在的位置

與之前分享的「崗頂前地」一帶距離不遠

因此有機會來澳門時不妨在規劃行程時

一同把這附近的歷史古蹟都納入來遊歷吧(๑•̀ㅁ•́๑)✧


▪️地址:澳門風順堂街(由官印局街進入)

▪️開放時間:上午7時至晚上9時








祭壇上供奉為羅馬教會殉職的聖老楞佐 (S. Lourenço)





聖猶大像




從教堂望出去左右兩邊各有一個天使雕像


從教堂的外觀上可以看到正門門前有左右兩排石梯級

(因為拍攝角度的關係沒拍到另外一面)